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近年来,我院迎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从单一的生产经营转向以“四个对接”为目标的科技创新,不仅是一场产业布局的调整,也是一次人才队伍的重组。我院紧扣三支队伍建设,引进高端人才,目前35岁以下青年职工占比近60%,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30余人,逐步探索以人才红利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今年,又有十余名硕、博毕业生加入我院,为弘扬“工匠精神”,院团委开展师徒结对帮扶活动,为新职工配备青年优秀导师,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来自各个项目的喜讯接踵而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师徒结对现场。
深入一线 对接市场激发创新动力
新入职的博士黄文魁,师傅是我院的“科研明星”赵恒,师徒两人都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都是油气地球化学研究方向的高端人才。师傅赵恒入职近三年,荣获“江苏省双创博士”“徐州市泉山区高层次人才”等多项荣誉,申报的项目首次获批江苏省青年科学基金;徒弟黄文魁,目前已经独立申报总局项目《甘肃省张家川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及种植适宜性评价研究》,师徒二人强强联合,计划明年申报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尽快掌握行业核心技术,为推动研究院的科技创新加档提速。
毛礼鑫作为一名新入职的科研人员,来到单位第二天就跟随师傅吴蒙深入市场进行现场调研。按照“四个对接”要求,几天的时间,他们从江苏到山西,从山西到宁夏,奔波上千公里,先后走访了多家煤矿企业和博物馆,调研并收集科研项目第一手资料。他一边学习单位规章制度,一边了解项目研究进度和研究方向,在师傅的帮助下,很快掌握了项目数据统计要求和要点。科研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赶工期,抢进度,师徒通宵讨论数据处理和报告编撰,最终顺利完成调研任务。
扎根野外 迎难而上练就过硬本领
在山西临汾,作为全院最年轻的职工孙朝辉,在“首席工匠”罗斌的细心指导下学习注入压降试井试验。刚走出校园的他,还没来及适应新的环境,就跟随师父到野外进行现场检测。七月份骄阳似火,为了赶工期,他们白天在高温酷暑下穿着厚厚的工作服,戴着安全帽,坚持完成四五百斤试井设备的调试;晚上又要开始试井测试,一边克服蚊虫叮咬和熬夜的疲惫,一边进行试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97年的徒弟和87年的师父,这对相差十岁的师徒始终坚守在野外一线,通过不懈努力最终保质保量的完成试井任务,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
研究生张晨还没到办公室报道,就接到命令,跟随师父姚先辉前往山西长治学习煤层气现场解吸测试。煤层气现场解吸工作时间不固定,24小时待命,经常需要熬夜且要时刻忍受井队上机器的轰鸣声,有时一干就是几十个小时。不唯学历资历,注重能力实绩。为了快速学透煤层气现场解吸的标准,张晨凌晨3点多依然跟随师傅坚守在岗位上认真学习试验流程,不仅锻炼了意志,也让他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60天后,从野外项目回来的“新职工”张晨终于到测试中心办公室报道了,从象牙塔到野外一线,在现场项目中张晨迅速完成了职业身份的转换。
精益求精 千锤百炼彰显工匠精神
站在“百万级别”的大型检测仪器前,看着全英文系统软件说明,初来乍到的周晓芳感到了压力。她的师傅,是耐心细致的院“优秀共产党员”谢楠,从样品的称样、溶解到标准工作曲线的配制、记录表的填写,师傅详细解释、手把手教授;徒弟边听边记,白天跟着师傅做实验检测样品,晚上利用下班时间认真消化整理。通过反复对比实验,周晓芳快速掌握了煤中汞、硒等元素的测定方法,并成功完成了多个检测项目。
孔玉玉的师傅徐慧,是2019年入职的研究生,师徒两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她们负责的土壤多环芳烃、土壤中VOCS、土壤中石油烃等测定项目中,部分溶剂有沸点低、易挥发的特性,为了严格遵守检测标准和实验室安全生产操作要求,炎炎夏日,她们始终正规佩戴繁重的防毒面具和手套进行实验操作,一天下来脸上和手腕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勒痕。细节决定成败,在“小”师傅的带领下,孔玉玉精心完成样品萃取、浓缩、净化、定容等每一个细小的环节,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在活动中,师徒们亦师亦友,师傅向新职工认真传授工作技艺的同时,也把优良作风、职业道德和安全生产经验传给徒弟。新入职的青年们汲取了大量实际操作的经验,快速融入单位发展,完成了从校园学习向科研生产的蜕变。目前,多人已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到总局、院科研项目的立项与研究中,参与的山西多个煤层气测试项目得到甲方高度认可,充分展现了我院团员青年的良好风貌。下一步,院团委还将通过青年五小科技创新、岗位练兵、青年创新工作室评比等方式,为青年成长成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