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牵头完成的“基于渣硐协同治理的硫铁矿区水—土一体化生态修复关键技术”,成功入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发布的第一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推广名录。
我院首次将地质聚合物注浆材料渣硐协同治理技术应用于矿山酸性废水治理示范项目,充分利用遗留的硫铁矿废渣,从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生态恢复三个角度对废弃矿点污染开展综合治理,实现了废渣减量、减少占地、封堵矿硐、削减酸性水和生态重建等目标,探索出了矿山废渣充填封堵矿硐综合治理酸性水的新途径。目前,该技术已在陕西省白河、紫阳、略阳等地矿区生态修复工程中应用,有效解决了硫铁矿区酸性废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难题,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质安全及“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提供技术支撑。
近年来,我院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总局“1158”发展战略,坚持“地质立本、科技赋能”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矿山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技术创新。下一步,我院将以此技术名录推广为契机,努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