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对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国家矿产资源家底现状,夯实国家资源基础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摸清江苏省矿产资源家底,2020年10月,江苏省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正式启动。近日,来自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的一封《表扬信》,充分肯定了研究院高质量完成的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成绩,为摸清全省矿产资源“家底”,贡献了研究院的智慧和央企担当。
精心组织 锲而不舍搜集资料
徐州地区煤矿众多,一些矿区矿权多次更迭,煤层较为复杂。我院主动请缨,承担了徐州市6个县(区)54个调查矿区的矿产资源调查工作,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研究院党委高度重视,抽调精干力量,第一时间成立项目小组,总工程师王彦君担任项目总负责,多次组织项目组成员参加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技术培训,制定项目保障措施,严格落实国情调查工作进展月报制度。
资料收集是矿产资源国情调查的基础,矿区地质资料缺失考验每一个人的智慧和耐心。54个调查矿区大部分勘探时间久远,原始资料缺失,如古河煤矿区早在2010年就因资料缺失而未开展储量核查,该矿区横跨苏皖两省,核查工作困难重重。面对困难,项目组人员不等不靠,本着“无一遗漏”的执着,积极多方查询,千方百计找到当时的勘探单位,调出纸质资料进行矢量化,弥补了该矿区数据库的空白,啃下了这个“硬骨头”,受到省厅督导组的一致肯定。为了查询缺失的压覆矿区资料,大家穷尽一切手段,项目组成员先赶赴江苏省地质资料馆,再马不停蹄协调编制单位,最终在江苏省矿产资源评审中心收集到资料,“一波三折”,峰回路转,虽然资料搜集征途漫漫,但成功的喜悦也让项目组备受鼓舞。
迎难而上 扎实开展野外调查
因为调查区复杂,矿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资料收集与外业调查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野外调查工作挑战更大。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在外业测量前,要密切协调好徐州市自然资源局、徐矿集团、原煤矿企业等多方人员,周密制定测量路线,力争跑一次就有一次成效。外业测量正值夏季酷暑,从贾汪煤矿区到丰沛煤田,从九里山古战场到微山湖畔,有些老煤矿区早已面目全非,调查组只能从原来图纸上搜寻标志点,由于所利用图纸的编制时间不一致,坐标系统也不一样,给调查工作增加了更多难度。有一次,调查组开展沛城煤矿标志点的测量,该矿已全部拆除,被城建事实压覆,调查组只能以图纸上聋哑学校为坐标,步行两个多小时,才在马路中间发现了原矿的主井点。
很多已经关闭的矿山,由于年代久远,难以找到矿山单位或者相关工作人员,只能咨询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或者深入档案馆查找资料。查阅资料审核批准手续繁多,为了保证工程进度,调查人员想方设法,积极跟当地有关部门沟通汇报,通过协调帮助、走访当地群众,利用各类“蛛丝马迹”,耐心核实,逐步推动调查工作的进度,确保按时上交报告。正所谓:踏破淮海绿水青山,觅得调查真经万卷。
学史力行 精准摸清资源家底
国情资源调查是系统工程,覆盖范围广、汇总软件多、技术要求高、程序操作繁琐。院党委接到任务后高度重视,抽调党员技术骨干,由多名博士、硕士组成项目组。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项目组每人都身兼数职,人人都是文字编写、图件编制、数据库录入和外业调查等多面手。项目组出思路“破难题”,定措施“开新局”,主动向院申请将二楼会议室临时改为项目组办公室,实行集体办公,遇到任何问题,大家共同解决。徐州煤矿区的最新图纸大部分为CAD版本,而国情资源调查技术要求为MAPGIS格式,几百份图纸需要转换。面对困难大家丝毫没有气馁,项目部所有人员放弃休息时间,吃住在单位,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全力以赴赶制图件、梳理文字,积极沟通协作,创新思路。为保证按时提交报告,项目组成员每人都挂图作战、倒排工期,严格按每个时间节点分批提交给专家审查。
项目组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趟不过的流沙河”,坚持学史力行,把高质量完成项目任务当做学党史、办实事的检验成果,争时间、抢进度、破瓶颈、解难题,让想法变成办法,让计划变成行动,让行动化为结果。经过项目组近一年的不懈努力,共完成54份矿区调查报告、5份生产矿山调查报告、图件432幅、附表162份,形成徐州地区煤矿区矿产资源数据库,不仅按时完成了调查任务,同时还完成了省级18个中大型煤矿区的抽查,得到江苏省矿产资源评审专家的肯定,一次性通过评审。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院煤系党支部用国情资源调查工作成绩为党史学习教育交上一份亮丽的答卷,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贡献应有的责任担当,浓浓的《表扬信》是最好的例证!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院党委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身体力行,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大宗固废资源化开发等属于研究院的实事办好;“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我们将认真学习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以致用,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做强煤炭地质、做优综合检测、做大生态环境的研究院高质量发展新局开的更好!